2014年5月31日 星期六

以實驗或是觀察來引導

上週 化學老師問我如何帶討論,一般來說我都是用一個問題去套另外一個問題,現在更有機會是用實驗或觀察的方式讓學生“看”出來。例如說曾老師提出的結晶水的問題,如果是在一年級,可以讓同學實地操作若用等量糖粉和糖漿對相同體積的水,何者濃度較高來提示答案。
1.配糖漿
2.取等重糖粉與糖漿分別加入同體積水中
3.請同學發表哪杯水糖分應該較高,原因?
4.若有簡易測試法可測試更佳,沒有也無所謂

不要擔心實驗太簡單,之前給同學做高麗菜加鹽巴,雖然早知會脫水,大家還是很驚訝怎麼有這麼多水跑出來。

洗澡想到的異想天開,供大家參考,請隨意發揮更動。

討論/檢討題目,試題

以前在檢討月考考卷時常發現我在講第二題,有人在看另一張考卷,有人在發呆,檢討所花的時間就白白浪費了。既然要檢討,當然希望有效率又有功能性,你要真的確定自己的概念是對的,腦中有基本觀念才可以,所以基本上月考考題『我不會先給答案』,你要去尋找真正的答案,要去確認每個選項,每一題都要訂正,在這個過程中,你的概念就可以慢慢建立/成長/固化。我也一直強調,這樣的檢討不是只有生物科適用,是所有科目皆可用的。

我常用的做法有

1.請學生到黑板將詳解寫出
抽籤或是照號碼都可,因為我在課內有分組討論過,所以這次月考請同學上去時可以看到很多不確定答案的同學會去和其他人討論,下面也有些同學兩兩成群在討論,基本上可以視自己的時間規劃,花一節或是兩節,要討論完不討論完皆可,反正都可以有備案去彌補未完成部份。在過程中我會在座位間巡走,同學有問題可以問,也順便提醒沒有做事的同學要開始動手。其實看他們的眼神和討論模樣就大概可以知道小孩有沒有確實做,像這次我就有聽到小孩說:『上生物課要動腦筋,好累喔。』在班上穿梭時,真的有聽到小孩腦子嘎嘎嘎在轉動中的感覺,雖然已經遺忘怎麼動腦多時,但是開始後腦袋會愈轉愈快的,有好累喔的感覺是萬分正常的喔。

2.分組討論題目

分組做討論訂正,然後10題後來跟我對答案,檢查詳解,配合分組積分活動,讓學生有興趣參與其中。

其實這兩者可以參雜使用,例如物理化學這些題目少的科目,分組討論後請同學將詳解寫出,全班一起看看哪個解法較佳,或是立刻可以比較正確和迷思/常見錯誤解法或觀念。


關於分組

我目前都是採用同學自己選組員的方式,因為希望討論這件事可以進行,生物比較沒有程度問題,只是你願不願意思考而已,但是有較大程度差異的科目,如數學物理,一般看大家都採用異質化分組,組內中有精熟,普通和待加強的同學。

一般我覺得一組不需要太多人,在好操作的狀況下,我目前是採5-6個人一組。

自然科屬性相似我想可以同步分組,強化組的合作模式,所以明年要教二年級三類組和一年級的朋友我們可以討論一下分組的安排。
^^^^^^^^^^^^^^^^^^^^^^^^^^^^^^^^^^^^^^^^^^^^^^^^

考題分組討論建議

可給一定時間討論N題,發一張紙寫出詳解,老師在各組穿梭題點,確認各組各題解決狀況,最後留一個時間挑各題最佳解者或是落入圈套者上台(可用小白板預先將該組解答寫出)發表,下面同學回應優缺點。若是檢討考卷,一節課檢討八題應該是可能的。


待加強者可以安排為報告者,因需演繹解答,所以至少要看懂人家怎麼做。


讓學習的主體性回到學生身上

大家應該都知道,台上的人在講,台下的有可能沒在聽,不然就是忽然晃神回不來,精神不繼,放空發呆,甚至,真的認真聽了,當下也聽懂得樣子,但是下節課又都忘光光。
(這個還可以再開一個topic討論)

一切都是因為,學生的大腦當時參與課程的份量太少,所以,將主動權讓給學生,讓他去抓取,建構,和想像,這一切才有可能改善。

所以主題是“”讓學習的主體性回到學生身上”,我們接下來的動作就是因著這個目標而做努力。



太花時間怎麼辦?

太花時間嗎?當然,若是以討論方式上課,會比平常花時間,但是,真的就沒有時間嗎?有沒有什麼時候某些班放假考試耽誤了一兩堂課,而,沒被耽誤的班級不就多出一兩節課?
目前的課綱普遍塞了太多內容在其中,但是,書中的內容真的有教完的一天嗎?解題有解完的一天嗎?不過如果學生變成能夠自動自發去研究,去討論,這些問題好像就能迎刃而解了。

可能嗎?當然可能。

這些方法算不算翻轉我不是很在意呢,我的目標就如前面所說,是讓學習的主體性回到學生身上,不要再有人形立牌存在。套一句分享文章中最後四句話:

翻轉教室實施時,遇到有問題,應試著找出解決的機制,而不是先自我設限翻轉教室不可行。“

現在應該可以解決時間不夠的問題吧?選幾個班,一學期做1-2堂開始,也可以從檢討考卷開始,多點科目做,學生的改變是看得見的,相信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