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學生作品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學生作品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6月2日 星期六

生態系大賞

感謝圖書館和秘書幫學生製作獎狀以及準備獎品。

展覽期間讓學生去參觀並寫下觀後感。(時間充足的關係,還帶了個開放式的活動,讓學生閱讀一篇加拿大高中生做實驗的文章,請同學想想看住家或學校附近是否有什麼有趣的事物可以觀察,也可以查詢圖書館藏書想一個觀察計畫。)
214小老師宜儒寫的,還不賴呢!

























概念架構建立練習2---被作業包圍

第二節課稍微說明了常出現的問題,就讓學生自行發揮,課堂上再一一指出學生的迷思。大部分同學都可以接受反過來是自己動腦建構的過程,當然,還是有少部份人不知道在幹什麼,忙著作假動作。

課堂結束後回收成品,發現有些人完成度還是不足,所以都再給同學二天的時間完成。作業收回後,先瀏覽一遍看看整個班的狀況,第二次看時再分別給建議並且排序,最後一次再go through 一遍打上分數。整個過程其實有點費時,但是這種沒有標準答案的作業真的不容易打分數,本次是以架構為主,所以寫的內容詳細度則成為次要條件。

這一份大概是概念最清楚簡潔的成品。


這個樣子也有出來,但是有些內容還是分開寫。














這是常出現的問題

2012年5月4日 星期五

2012生態系作業


往年教到生態系都很困擾,基本上這些東西跟地理是部份重複的(當年),然後光做介紹很容易讓大家失去焦點,之前的策略是讓學生找資料寫報告,然後聚集各班的報告,在實驗室以跑台的形式寫學習單,一桌是一個主題,一來讓學生知道報告是“重要的“,二來讓學生觀摩一下別班的報告和創意,再來藉由跑台的過程也把各生態系的重點瀏覽一遍。

這次基生是在二年級上到這個章節,之前因為課程時間過緊也沒有其他活動,早就想訓練他們的找資料和上台報告的能力,很久以前在阿簡老師那裡看到逸萱老師的作品,腦袋就想著要來試試,在這次報告中就加入生態系模型這個內容。

主題


學期初就預告了這個活動,主題除了最基本的生態系外,也因為一連串的環境事件和議題而深深覺得關懷土地是要從根做起,參考了環境資訊協會2011十大環境新聞中的議題當作題目,除了讓學生了解台灣正在發生的議題外,也希望學生能藉由這次活動種下培養關心社會以及實踐保育小苗。所以這次的主題包括:

1.        台灣針葉林
2.        台灣針闊葉混合林
3.        台灣闊葉林
4.        台灣高山草原
5.        墾丁後灣濕地
6.        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
7.        杉原灣
8.        海岸與河口生態系
9.      農田生態系
10.       大城溼地
11.     西部台西沿岸養殖區域


分組


因為已經是二年級學生,所以採用自由分組,不規定人數,至多不能超過五人,大部分班級都分出9組,有一個班級比較特別,只有33人卻分出10組,這班大多是3個人一組。題目和上台順序皆抽籤決定。

引導


原本是想讓同學在報時可以用webcam伸入模型講解細部內容,所以除了講述報告要求外,特別有跟學生提起模型的功用,引發學生興趣。(實際上因為我的工具是廠商送的放大鏡,螢幕效果差,後來就取消這項活動了)(實際使用後發現若用webcam可能還要考慮光源和解析度,焦距等問題)模型要求僅簡單口述箱子內需佈置成該生態系樣貌,簡單地用紙板豎立生物即可,所以後來看到有很多作品都是自己發揮創意而來,也有些同學與美術課所學做結合。


實施


每組報告20-25分鐘,需有媒體配合,全部的組別都用投影片(ppt)

評分



參考其他網路上老師的分享,用評量表評分,報告部份每個項次滿分5分計算,再加上時間、模型、及分工狀況。


所有組別報告完後,再用20分鐘請同學回答以上問題,藉此了解實際分工狀況,和組員相處情形。

後續活動


收到模型後發現有很多同學創意十足,本來只準備在實驗室中展出,但是為了鼓勵同學,情商圖書館舉辦生態系週的活動。將會在圖書館雜誌櫃上展出作品,並舉辦“按讚“活動,請參觀者在喜歡的作品上貼貼紙,最後會依投票結果發出獎狀(還希望生出獎品)。

我本來還希望請參觀者參加徵文比賽和攝影比賽,這次突發性請圖書館幫忙來不及準備,可能下次試試看囉。


原來給小孩一點刺激,是可以生出很多好創意的。